找到相关内容12067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带著真理的说话——南传法句经选辑

    THE WORDS OF TRUTH  Selections from   THE DHAMMAPADA  带著真理的说话  南传法句经选辑  (每段之前的号码是原本法句经的,方便查阅原本)  (林兆先生中译)  1  All(mental)states have mind as their forerunner,mind is their chief,and they are mind-...

    林兆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254600.html
  • 安祥之美

      安祥之美,是在说明安祥的美好,当然也包含对安祥的赞美。  首先要辨明的是什么叫做安祥?   一、安祥是什么?   我们可以分几点来说明:   (一)安祥是法的现量   什么是法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1325535.html
  •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

     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,谒黄梅五祖,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,佛门佳话,人尽皆知。其后历代圣贤,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,亦所多在,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,悟道者少,其故安在?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35943610.html
  • 研究不二法门的几个层次

         每个人打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,便面对着一个多元的世界,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。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、得失、取舍、利害……因此,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,迷失了自我。一个分裂、多角的心,不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不二法门|安祥禅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02705826.html
  • 禅的认知与修学

      一、前言   在这人心陷溺、物欲横流、正法凋零的今天,各位能够参加这次聚会,非常难得,非常可贵。  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因,每一个时代的形成,也都是基于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态。一种恶劣的心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53900827.html
  •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

      题 纲   一、什么是修行   二、修行的前提   (-)唯求心安   (二)打成一片   三、 漏与杜漏      各位牺牲假日来参加聚会,非常难能可贵。我想各位都希望认识自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32225828.html
  • 法的本质永恒不变 方法随着时代在改变

    治国平天下的,无关于国计民生的,干脆听他(她)的算了。你们不相信不妨试试看,你听一年半载下来,听他(她)的家道不会衰落,不会越听越坏。所以听太太的话的人有福了。相对的,做太太的也别处处要求先生,要相互尊敬和...,靶倒了打谁呀?你若安祥越深,我执越淡,保持安祥久了以后,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了。   先生有外遇怎么办   问︰弟子的先生有外遇,离家在外已很多年,完全不顾妻子儿女的生活,请问师父,弟子该如何面对?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530141286.html
  • 修行人的本分:达摩四观

      宗诚师:目前下功夫先以修止为目标。   师示:你修止用什么方法?   宗诚师:本来修准提法,但近来气机无法下沉,于是就改观脚掌大拇指一节,欲止于趾,但仍止不久,我认为这还是与气有关。 ...

    南怀瑾先生

    |达摩四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49082082.html
  • 生与死

      生与死,乃人生穷根澈底的唯一大事,亦为人生过程中必须突破的中心课题,佛陀出世的“一大事因缘”在此,历来圣哲奋生命全力以穷究者亦在此。   儒家对于生与死的问题,在生的方面,是以淑世主义的人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051402143.html
  • 自赞毁他

     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,是“自赞毁他”。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,都知道菩萨戒第一条,最严重的就是“自赞毁他”,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人家。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,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...

    南怀瑾先生

    |傲慢|我慢|嫉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1432394922.html